铜是中国当前最为突出的大宗性紧缺矿种之一。而西南地区因其成矿地质背景优越,铜矿资源的找矿潜力巨大,越来越受到地质工作者的重视。自1999年开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以来,在西南地区发现了一批大型和超大型铜矿,正在形成或有望形成国家级铜矿资源勘查开发基地。这些在西部的重大铜矿发现和资源基地建设,将使我国铜矿开发利用格局发生战略西移。
西南地区铜矿资源勘查重点:斑岩型、矽卡岩型、火山岩型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的刘增铁等科研人员对目前西南地区的铜矿地质勘查工作进展及成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他们表示,下一步铜矿资源勘查找矿以斑岩型、矽卡岩型、火山岩型等为主攻类型。但是他们提醒在铜矿地质勘查与找矿评价实践中,其主攻方向还需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潜力等因素来分析和确定,切不可生搬硬套,被一些“框框”所束缚。要始终把“地质分析”放在地质勘查找矿的第一位。
根据对西南地区多年的地质找矿实践的认识,并结合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资源潜力的分析,刘增铁等专家初步提出了下一步铜矿资源整装勘查的重点选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多不杂—多龙—波龙地区,主要为斑岩型、矽卡岩型。冈底斯成矿带:驱龙—甲马—程巴地区,以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为主。冈底斯成矿带:冲木达—劣布地区,以矽卡岩型—热液型和斑岩型为主。冈底斯成矿带:朱诺地区,主要为斑岩型—热液型。冈底斯成矿带:安张—雄村地区,该区斑岩型—热液型较多。冈底斯成矿带:冲江—得明顶—厅宫—尼木地区,主要为斑岩型。冈底斯成矿带:尼雄—日阿地区,主要类型是矽卡岩型—热液型。西南三江成矿带:德钦羊拉—曲隆地区,以矽卡岩型—斑岩型为主,兼顾火山岩型。西南三江成矿带:香格里拉红山—普朗地区,以矽卡岩型—斑岩型为主,兼顾火山型。
同时,他们强调,必须以经济观点来分析和处理勘查工作的目标问题。在一个地区,除主攻的铜矿类型之外,还可能出现非主要的铜矿类型。后者有时可能具有比主要类型更好的经济条件,如西南三江带和西藏冈底斯带中的热液(脉)型铜矿。
加强铜矿重要成矿类型中大比例尺预测研究
从国内外铜矿床的分布规律来看,中小型铜矿床总是星罗棋布,而大型巨型铜矿床相对稀少,进一步重视大型以上规模铜矿的找矿研究对比和预测工作十分必要。加拿大地质学家P.Laznicka指出,大多数巨型矿床都有“尾迹”、“追随者”或“兄弟”。这也说明在某一矿集区内往往具有多个大型矿床集中分布的相似类比性。
在以往的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中,西南地区铜矿主要成矿类型如斑岩型、矽卡岩型等,也逐步显现出具有多个大型以上矿床聚集的成矿特点,因此刘增铁等专家认为,更多地注重大型以上铜矿的找矿和预测研究工作很重要。需要加强开展对西南地区重要成矿区带中重点矿集区(整装勘查区)的中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工作。
西南地区的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应以班公湖—怒江带、冈底斯带、西南三江带中新划分的重要找矿远景区为重点,统一部署,系统安排和合理推进,技术手段以采用地、物、化、遥综合方法为主,尤其在开展1:5万地质矿产填图和基础研究方面应侧重以下3个方面:一是区域中矿床(点)形成、分布的地质构造背景、环境的研究和划分;二是区域控矿条件和因素的研究和划分;三是含矿岩石建造形成、分布特征的研究和划分。在开展物化探工作方面应加强面积性普查测量工作,进一步圈定出找矿远景区内的物化探异常分布区(带)和找矿有利地段,对于调查区内的重要矿区及其周围应增加如1:2.5万或1:1万等更大比例尺的物化探工作,为找隐伏矿、盲矿和扩大矿区找矿远景提供评价依据。同时还应加强对新发现的物化探异常的验证和矿床(点)的预查工作,不断发现和评价出新的矿产地找矿远景靶区,为进一步开展矿产地普查评价奠定基础。
合理综合运用各种资料和找矿手段
刘增铁表示,要重视西南地区大量与铜矿成矿有关的地质和物化探资料信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对提高铜矿地质找矿工作效率、缩短找矿周期尤为重要。
同时,矿床的发现更离不开矿产勘查技术的发展和合理的综合运用。
大多数类型的铜矿都以硫化物型的矿石为主,与围岩具有电性差异,有时还有磁性和密度差异,其控矿因素往往具备一定的地球物理前提,因此物探方法不失为找铜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如高精度磁测可以发现某些含磁性的铜矿,高精度重力法可以发现含铜黄铁矿,激电法、自电法、电阻率法和电磁性法可以发现硫化物金属矿。刘增铁等专家指出,有些矿既具有磁性又具有电性的特点,如矽卡岩型铜矿、岩浆型铜镍矿及某些铜多金属矿,尤其在找铜镍矿时,磁法与电法往往可以同时使用,一般找到具有磁、电异常和铜、镍、钴等成矿元素高异常的基性超基性岩体,都能发现矿体。还有些矿既具有电性又是高密度体,如块状含铜黄铁矿等。
近几年来,地球化学方法对发现和圈定铜矿化带和铜矿床方面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化探作为寻找铜矿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在不同类型的铜矿床化探异常特征的定量分析、找矿评价指标的确定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任何一种方法技术都是有局限的,在越来越复杂的地质找矿过程中,只有合理、综合应用多种手段,才能实现深部找矿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