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有位老师傅(看着老,实际年龄不详)来办公室问一个我们都知道,但却大都被忽略的普地方面的问题,“硅铝层的主要岩石是花岗岩,而花岗岩又是侵入岩。硅镁层的主要岩石是玄武岩,而玄武岩是喷出岩,照例来说喷出岩在侵入岩之上,也就是说硅镁层应该在硅铝层之上,但事实上硅铝层在硅镁层之上,这是为什么?(这段话转自“知道”,但是问题同老师傅所提如出一辙)”,这么一寻思,才晓得,是由于对几个概念的模糊而导致的疑问。
一句话:地壳上层是硅铝层,主要由花岗岩类组成,地壳下层是硅镁层,主要由玄武岩类组成。这句话是正确的。需要注意的是:花岗岩类岩石≠花岗岩、玄武岩类岩石≠玄武岩!
旧版高中《地理》教材及现行许多版本的《高中地理学习指导(或辅导)》上都讲:根据对地震波在地壳内部传播速度的测定和钻探资料分析,大陆地壳由上下两层构成:上层称“硅铝层”或“花岗岩层”、“花岗岩质层”,由花岗岩类岩石或花岗岩质岩石组成;下层称“硅镁层”或“玄武岩层”、“玄武岩质层”,由玄武岩类岩石或玄武岩质岩石组成。在学习中,很多同学不能正确理解“硅铝层由花岗岩类岩石或花岗岩质岩石组成”、“硅镁层由玄武岩类岩石或玄武岩质岩石组成”的说法,甚至在学习中出现了很多误解,他们弄不明白:玄武岩属于喷出岩,玄武岩类岩石为何分布在地壳下层?花岗岩属于侵入岩,花岗岩类岩石为何分布在地壳上层?其实,花岗岩与花岗岩类岩石、玄武岩与玄武岩类岩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或者说:花岗岩类岩石≠花岗岩、玄武岩类岩石≠玄武岩!
花岗岩层是大陆地壳的上层,它包括由化学成分相当的沉积岩层和变质岩层构成。该层内地震波纵波的传播速度为5.9--6.3千米/秒,推测其成分、密度与花岗岩相似,故称花岗岩层。该层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硅和铝所以也称硅铝质层或硅铝层。硅铝层由花岗岩类岩石或花岗岩质岩石组成,物质密度较小,平均只有2.7克/厘米3,它广泛分布于大陆区,在大洋区往往缺失,所以它在地壳上层成不连续状态分布。“硅铝层由花岗岩类岩石组成”,是说“硅铝层的岩石在成分、密度上类似花岗岩”,而不是说“硅铝层由花岗岩组成”。构成硅铝层的岩石既有沉积岩层、变质岩层,也有各种岩浆岩,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化学成分相当---含硅和铝成分较多、密度较小,但并不都是花岗岩。由于构成硅铝层的“花岗岩类岩石”各自形成的环境条件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虽然这里的各种岩石在成分、密度、性质上十分相近,但在岩性、结构、构造等方面却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别,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称硅镁层中的岩石为“花岗岩类岩石”,而不称它为“花岗岩”。
玄武岩层是大陆地壳的下层,也是海洋地壳的主体。该层在大陆地壳中纵波速度为6.5--7.6千米/秒,在海洋地壳中纵波速度为6.9千米/秒,推测其成分、密度与玄武岩相当,故称玄武岩层。该层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铁和镁,由于铁和镁的含量相对增高,故又称“硅镁层”。硅镁层由玄武岩类岩石或玄武岩质岩石组成,物质密度较大,平均为2.9克/厘米3,在缺失花岗岩层的深海盆内,其厚度仅为5--8千米。与花岗岩层不同,玄武岩层在全球是连续分布的。“硅镁层由玄武岩类岩石组成”,是说“硅镁层的岩石在成分、密度上类似玄武岩”---含铁镁成分较多、密度较大,而不是说“硅镁层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类似玄武岩”---具有喷出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更不是说“硅镁层由玄武岩组成”。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来自地壳深处,玄武岩类岩石也形成于地壳深处,由于冷却凝固为玄武岩和“玄武岩类岩石”的岩浆源地、成分、性质是相同的,同属于“玄武岩浆”,所以两者成分、密度相似,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由于玄武岩和组成硅镁层的“玄武岩类岩石”冷却凝固的位置、环境、结晶时间不同,所以虽然两者成分、密度、性质相近,但结构、构造上却有很大的差别,这因为如此,我们习惯上称硅镁层中的岩石为“玄武岩类岩石”,而不称它为“玄武岩”。
综上所述,“玄武岩类岩石”是说“岩石在成分、密度上类似玄武岩”,“花岗岩类岩石”是说“岩石在成分、密度上类似花岗岩”,但花岗岩类岩石≠花岗岩、玄武岩类岩石≠玄武岩!
那么大家读过之后,记住这句话吧:地壳上层是硅铝层,主要由花岗岩类组成,地壳下层是硅镁层,主要由玄武岩类组成。